查看原文
其他

她拥有一颗简单的心,却交出百分的答卷!

师德楷模 教育时报 2022-12-05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教育时报联手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中心

隆重推出

“我把一切献给党”

新世纪河南十大师德楷模系列报道

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涌现出的

一大批党员师德典型中

选择了十位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的人物

以及三位特别致敬人物

予以重点宣传

充分展现我省教师队伍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精神风貌和

师德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

以此为党的百岁华诞献礼!



山雨把唯一的教室变成废墟

她拖着一条残腿

在自己家里把校园重建

10年以家为校

20年以校为家

她用全部的心血和力量

保证山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

她是喝红旗渠水长大的女儿

她的大爱

也正如红旗渠水一般无尽蔓延


她是从河南走出的

首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当选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

光荣成为奥运火炬手

登上国庆60周年观礼台

……

她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版乡村女教师”


点击重温她的教育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她——

安阳市

林州市

横水镇

卸甲平小学教师

王生英



 又见楷模 
王生英:交给党的答卷我打100分!   


自家的房子VS学校的房子


王生英近些年住在郑州儿子家,而教育时报记者2006年12月第一次采访时,去的是她自己的家——位于红旗渠畔的安阳市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村。


王生英家所在的桃园,是卸甲平的四个自然村之一。房子是北方农村常见的两层小楼,二楼外墙的颜色跟一楼不太一致,明显是后来加盖的。


1993年的春天,桃园教学点的校舍因故无法使用,而村里却拿不出钱来建新校舍。作为学校唯一的老师,王生英和丈夫合计后,在自家的5间平房上加盖二层当作教室,把学校搬进了自家的房子。自此,她开始了长达十年“以家为校”的生活,因而成就了一段中国农村教育史上的传奇。


王生英和学生们在一起


2003年9月,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包括桃园在内的几个教学点都合并到了卸甲平小学。不忍心二楼这5间房就此闲置,王生英建起了家庭图书室。在她眼里,这不是普通的房子,而是教室。


央视七套在报道王生英事迹的同时,率先给她捐书,继而各种图书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她自己又买了一部分,总计有5000多册,这个家庭图书室很是有模有样了。


村里的孩子们周末回家,最爱到王生英的图书室看书。遇到不会的问题,王生英就随时给他们辅导。看着学生们沉浸书海的样子,笑意总是不自觉地轻漾在王生英的眼角嘴边,她感觉自己的“教室”还在。


王生英教学生弹琴


2018年,已经退休两年的王生英跟丈夫一起来到郑州儿子家,自己的家和曾经的教室都空了下来。


王生英对教育时报记者说,她可住不惯郑州的楼房,动辄二三十层,不接地气,再过些年她还是要回林州的家。


到那时,她要把家里的图书室重新开起来,让孩子们回到村里也能有学习的地方。好在那些书、那些书柜、那些书桌,包括黑板,都还在。


自己的孩子VS教过的孩子


把王生英留在她不习惯的郑州的,是孩子和孩子的孩子。


王生英的一双儿女大学毕业后,先后来到郑州工作。2010年,孙子王晨丞出生。孩子需要照顾,教学工作也不能耽误,于是,小晨丞刚满3个月,王生英就把他从郑州抱回了林州老家,一边教学,一边带孙子。直到3岁半该上幼儿园了,小晨丞才回到郑州父母的身边。


照顾两个孙子的生活起居,成了王生英如今的生活主旋律


2018年,二孙子出生,正好干满一届村支书的王生英便来到郑州,全心全意地陪两个孙子成长。每天洗衣做饭,接送老大上下学,给老二热奶喂饭,忙得不亦乐乎。


让教育时报记者感到惊奇的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党代表、奥运火炬手、国庆观礼嘉宾……总书记接见、总理宴请、北戴河疗养……当教育时报记者问起时,对于奶奶拥有的种种光环,已上小学四年级的王晨丞居然一无所知。


“荣誉又不是坏事,为何不愿告诉孩子呢?”教育时报记者问。“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跟他说这有啥意思?他的路还得他自己好好走……”王生英很平静地说。


王生英和孙子一起接受教育时报记者采访


在郑州的日子,王生英也像个孩子一样常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就可以回老家,见到她在外工作、回来过年的学生。一见面,孩子们就会扑上来紧紧抱着她、围着她说笑,这情景是最让她开心、也是最让她期待的。


马静、马超杰、王淑红……这些曾在王生英家里上完小学的孩子,不少后来都考上大学并留在城市里工作,王生英如数家珍地对教育时报记者说起学生们的名字和故事,就像说着自己的孩子。


特别是李娟、李炎姐弟俩,2009年曾随王老师一道,在一所跟卸甲平小学“手拉手”学校的邀请和安排下,在北京待了一周时间,参观、游览、学习、交流,从此立下了考大学的志向。如今,李炎大学毕业在郑州工作,而李娟则考上了上海高校的研究生。


守着自己的孩子,念着教过的孩子,盼着过年的相聚,这便是王生英眼下的生活状态。


保存的卷子VS上交的卷子


1997年7月1日,乡村女教师王生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宣誓那天,正赶上香港回归,王生英记得特别清楚。


10年后,作为被媒体广泛赞誉的“中国版的乡村女教师”,王生英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又过5年,她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连续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


王生英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参会讨论


在小组讨论中,王生英谈得最多的,是提高农村青年教师的待遇。她说:原来支撑乡村学校的是我们这一拨老民师,现在慢慢地都从讲台退了下来,农村教育的未来就指望这些年轻教师了,所以一定要提高他们的待遇,让他们能安心留下来、干下去。


老家的柜子上有一个抽屉,里面放着王生英参加两届党代会的代表证。与代表证一起珍存的,还有一些学生当年的满分试卷——那是她的骄傲。


教育时报记者问:“从教30多年,您给自己打多少分?”


“100分!”王生英肯定地回答,“基层学校需要的,不就是咱这样甘愿奉献一切的老师吗?”


王生英翻阅《教育时报》,了解新世纪河南十大师德楷模系列报道


王生英退休时,村里已经半年没有党支部书记了,身为党代表的她义不容辞地担任起村支书的重任。她积极争取政府拨款,自己又拿出9万多元积蓄,在后山修了条通向安阳市的路,为村里发展旅游打下基础。接着,她又在村里修建文化广场,还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让村民们在物质水平提高后,精神生活也逐渐富足起来。


教育时报记者又问:“卸任村支书交卷时,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也是100分!”王生英没有丝毫犹疑,“这一辈子,党和国家给我的太多太多了!所以,党交给我的任务,我哪怕付出一切也要干到100分……”


 我的入党故事 

点击视频,听王生英讲述她的入党故事


此次入选

新世纪河南十大师德楷模系列报道的

13位党员师德典型

教育时报都曾对其进行过多次报道

接下来

请跟随时报君一起

重温楷模事迹——


时报记忆 

对教育时报记者说起在家中建教室的艰辛,王生英连连摇头,神情中满是往事不堪回首的感慨。那些日子里,王生英和丈夫王合生一起挖沙、刨石子、搬砖、和泥,没日没夜地干,两只手上都是大血泡,连膝盖也隔着裤子磨出了泡。


5间房子终于盖好了,孩子们总算有了宽敞、安全的教室,王生英夫妇却累倒了。合生不时地吐血、流鼻血,王老师也常常晕倒在课堂上,原来60公斤的体重,只剩下43公斤!


——《中国版的乡村女教师王生英》,原载2007年1月5日《教育时报》,作者:刘肖




2007年10月,从北京参加党的十七大归来,激动的心还没有平复,又传来一个令王生英激动的消息:她被正式确定为第29届奥运会火炬手!


在公布仪式上,每位火炬手都被问到一个问题:你最想献给北京奥运会什么礼物?王生英,这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献上的是两盒粉笔。她说:粉笔是我每天教学离不开的工具,它和奥运火炬一样,都在传播文明、传递梦想!


——《举着火炬,咋跑咋好看》,原载2008年7月1日《教育时报》,作者:刘肖


2007年8月,参加党的十七大从北京返程中,王生英来到教育时报


宾馆把叫早的闹铃统一定在10月1日早晨5点,可不到4点,王生英就穿戴整齐了。那些天,她除了激动,还是激动,怎么能睡得踏实呢?


俯下身摸一摸脚下的红地毯,抬起头望望湛蓝无比的天空,这位来自太行山深处的乡村女教师想了很多:家里那间做了10年教室的房子,孩子们那些渴求知识的眼睛,她从山村小学的讲台,一步一步走上国庆的观礼台,哪一步不渗透着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对基层教师的关怀,特别是对偏远山区普通教师的关爱!


——《王生英:从山村讲台走上国庆观礼台》,原载2009年10月23日《教育时报》,作者:刘肖




这些年,王生英先后获得了一连串荣誉,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采访中,王生英反反复复说的是:“我就是尽了一个老师的责任,不能误了孩子,不能辜负了党和国家。至于后来当这当那的,从来都没想过。”


——《我一辈子不能辜负党和国家》,原载2019年9月13日《教育时报》,作者:靳建辉




 记者手记 
什么能抵过一颗简单的心   


王生英和教育时报记者刘肖


“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弟弟!”1月27日,郑州北区,在王生英儿子的家里一见面,教育时报记者就把一条红围巾给王老师围上。看着上面绣的“教育时报新年大会”字样,她捧起围巾贴在了脸颊上:“过年我就围上,以后每年过年都围它……”


这就是我姐,65岁的人了,还像个简单的孩子,有着一颗简单的心。


她的这份简单,对我来说,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境界。正如我15年前第一次去林州采访时,对于她在自己家里办学整整10年居然没有一分钱额外的报酬感到惊讶,感动、敬重之外,还真的有些不理解:“学校是大家伙儿的学校,怎么就得由你一个人来管呢?”她的回答很简单:“我是老师,也是党员。我觉得这就是我的责任。”


在教育报刊从业多年,对于采访对象为争取宣传效果最大化而煞费苦心不陌生,也为不少老师发表文章帮过忙。可我姐呢,从来没为自己的事情写过一封信、打过一个电话。


她唯一一次给我写信,信中夹了一篇稿子,问我能否帮忙发在《教育时报》上。那竟是她亲自采写的另一位山区教师的事迹,题目是《山乡希望的播种人》。


文章见报后,报社寄去80元稿酬,我姐一直没有取,直到过期了邮局自动退回来。她说:你们为山区的老师做宣传,多大的善事啊,我没什么好感谢的,哪能再要你们的钱?


王生英正在为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中心拍摄拜年视频


十多年来,我姐几乎得到了一名基层教师所能得到的所有荣誉,可如此之高、如此之多的荣誉,没有一样是她自己争取来的。相反,她常对我说:“我觉得给我这么多奖励,对于其他老师可不公平,所有的山村老师都是这样凭良心干的呀!”


因着这份简单的魅力,在教育报刊做了30年记者的我,在无数的采访对象中就认了这唯一的“姐”。


王老师——姐,你知道吗?每每面对你的质朴、你的率真,我这当了多年记者、也算见多识广能言善辩的弟弟都不知道该怎么接你的话。新年之际,还是拿那句我们都欣赏的老话来共勉吧——


这世间的千般算计

终究抵不过一颗简单的心



《一切都给你》

是河南省师德教育活动主题歌

已经传唱了15年

为了庆祝建党百年

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中心和教育时报

重新创意拍摄了

《一切都给你》师德楷模版

新世纪河南十大师德楷模全部出镜演绎

旋律依旧,画面动人一一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刘肖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推荐阅读↑↑↑

告诉我,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